F5G全光校园网支撑教学创新,东莞理工学院打造数智化转型新标杆
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 Cookies和隐私政策>
面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高校教育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适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当下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东莞理工学院,在教学创新方面一直勇于探索: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与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合作,创建了10个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的背后,强大的智慧校园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通过与华为合作,东莞理工学院率先部署了多校区的全光校园网络,保证了教学、科研、学习、办公和生活等业务的正常运行。
随着各种新兴应用对网络带宽和性能要求的提升,以及Wi-Fi 7的逐步普及,“光进铜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光网络是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基础。相比原有的铜缆网络,光网络具有传输距离长、带宽高、架构简单、运维高效等特点,在园区网络中迅速得到普及。
在教育行业,全光网络也已是打造高品质智慧校园的必然之选,用以支撑虚拟仿真实训、视频课程直播、一卡通等校园新兴业务,并满足越来越多的终端接入需求。
无论是教室场景,还是宿舍场景,F5G全光校园网解决方案,都可以帮助高校实现带宽、组网和运维的全面升级。其直接将光纤接入到房间,以一根光纤代替8根网线,可以节省80%布线;一台Wi-Fi 7光终端同时承载有线、无线、电话三种业务,做到“三网合一”;光纤入室带来了铜缆10倍的带宽,不必经常换线就能满足今后各种新业务的带宽需要。
正是由于具有上述诸多优势,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大范围部署全光校园网络。对此,广东省也正在策划发布《数智校园多业务全光承载网建设规范》的团体标准,将从基本要求、系统规划设计、安装与调试、检测与验收、运行维护等多个方面针对建设标准进行规定,并对新建、改建、扩建校园全光网工程进行规范。
成立于1992年的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市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担任名誉校长。学校现有松山湖和莞城两个校区,教职工1869人,普通全日制学生超2万人,继续教育学生近2万人。
坐落于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东莞理工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主动适应和支撑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约95%的毕业生留在大湾区就业创业。能够达成这样的使命,正得益于东莞理工学院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勇于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通过打造智慧教室,东莞理工学院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交互教学,并将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变成了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这不仅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也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采用XR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则得以在实训室的虚拟环境中进行互动和操作,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场景,来提升动手能力和实操经验。
支撑这些创新教学应用的,就是强大的校园网络。东莞理工学院与华为合作,采用华为XGS-PON解决方案,在松山湖校区和莞城校区完成了F5G全光网络覆盖,为各种教学业务保驾护航。
基于华为业界领先的上下行对称万兆XGS-PON技术,东莞理工学院将传统网络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架构,简化为“核心层+接入层”的二层网络架构,中间汇聚设备以无源分光器代替,可以根据现场环境情况,灵活布放,无需弱电间、机柜、电源等配套设施,降低整体网络系统能耗。
华为F5G全光校园解决方案还以创新的点到多点架构,实现光纤万兆统一到房间,在满足大带宽、低时延教学业务需要的同时,也减少了水平布线量,提升了部署效率。
应对时代变革的大潮,如今的全球教育产业都在经历重大变革,数智化转型已成为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适应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
东莞理工学院与华为合作,率先部署多校区F5G全光网络,通过高效、稳定的网络架构支持教学模式创新,为学校自身带来了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也为全球教育界提供了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成功案例。
这一成功实践引领了当今教育行业创新与变革的潮流,不仅展示了全光网络在教育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潜力,更为全球高校数智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蓝图。通过合作,东莞理工学院则探索了如何借助前沿技术构建高效智慧校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朝着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的目标继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