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过去的20年,是消费互联网发展的高光时刻,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先后引领了IT产业的两波浪潮,其迸发的强大生产力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与行业的深度结合,产业互联网开始成为新焦点。在这一波新的数字化浪潮里,政企成为了主角,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数字技术,深耕数字化转型。今天,所有的行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终点在哪里?标准是什么?成了困扰众多CIO的问题。也有人说数字化转型就像盲人摸象,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我举两个这两年感触较深的政企数字化转型的例子:最近,上海的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很火,通过把物理世界投射到数字世界,以数字化感知万物,政府摸索出了一条未来城市治理的数字化之路;在深圳,5G+AI结合的气象预报,已经可以实现1公里范围、4小时以内更精准的天气预测,降低灾害风险。此外,科技抗疫、复工复产、智慧物流等领域,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提升自身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我非常赞同IDC提出的“数字化韧性”这个说法,政企数字化进程需要构建适应业务中断所带来的影响并快速恢复的能力,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业务的增长与创新,我认为这是政企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和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中国政企的数字化转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积蓄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即将来到的数字化转型深化和智能升级变革里,云和AI将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为各行各业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政企上云一直如火如荼地在开展。从传统的On Premise到Cloud- Based作为云化的第一阶段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化,资源利用率得到极大提升。这个阶段大家重点关注的是应用如何在不改造的情况下实现平移上云。随着云化的深入,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智能升级的新阶段,即Cloud- Native云原生的阶段。这个阶段以应用为中心,业务生于云、长于云,激发云上创新。但云原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对政企来说更需要兼顾历史与未来。
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尽相同。那么政企迈向智能升级的新阶段,到底需要一朵什么样的云?值得所有行业深入思考。我们沿着政企客户云化的路径来看,基础设施全面云化、数据全面智能化和应用全面现代化这三个层面,用户面临哪些问题和矛盾:
在众多的政企CIO看来,云化初期关注点主要在如何平滑上云,他们希望既享受云的便利、又不带来额外的负担。比如,云管理平台要匹配当前多层级的复杂组织架构,避免对运营和运维体系带来太大改变;长远看,政企对云的信心持续增长,核心业务入云势不可挡,因此云基础设施还要为包括关键业务在内的业务全面云化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确保核心业务永远在线。
多样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资料,它的价值需要更实时、更智能的手段进行挖掘。如何让多样性、多地域的海量数据焕发新生,政企希望更强大的大数据能力以全面释放数据活力,同时让AI真正落地生根、成为新的生产力,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产出,驱动全流程的智能化变革。
应用和IT架构持续迭代,相互促进保证业务和基础设施持续的创新力。政企希望基于云原生的能力提升业务敏捷性,以模块化、灵活的服务模块加速新特性开发,加快产品上市以获得市场先机。除了这三个阶段的诉求外,我还想额外补充一点。大量的实践证明,政企云平台从构思到落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云、上云和用云每一步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无数未知挑战。此时,选择一个有丰富云化经验并且懂行的伙伴对政企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华为一路走来,经历了最初的分散型企业IT、集中化IT、国际化IT和基于云模式的IT,目前我们正全面推进“Digital First”的数字化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云作为华为数字化转型的“底座”,通过华为历次的数字化变革项目,沉淀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产品解决方案能力,我们希望把这些能力释放出来,帮助更多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华为云Stack基于云边端协同的架构同步华为云的创新能力,匹配政企从On Cloud入云到In Cloud用云的路径和核心诉求,通过本地化部署满足政企的合规要求,加速政企智能升级和业务创新,致力于成为一朵更懂政企的云,与用户一起深耕数字化转型。
如何做一朵更懂政企的云?华为依托多年对政企行业的理解,从四个方向战略投入:打造坚实基座、推进数据智能、加速应用敏捷、提供卓越服务,并推出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使能政企从上云到云上创新。
云基础设施是云平台的底座,政企要实现全面云化的目标首先需要一个坚实的基座。我们提出了四个“多”,即多元算力、多云协同、多域容灾和多级云管。
• 多元算力即一云多芯、一云多池,我们充分考虑用户的现网情况,支持多厂商、多CPU架构和多虚拟化形态平滑入云;
• 基于云联邦2.0的多云协同,为跨多地、多厂商的公有云提供统一入口,帮助用户快速构建混合云;
• 数据库、ERP等核心业务上云是政企基础设施全面云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难的一步,需要考虑现有的架构如何平滑入云,为此我们打造了业界唯一多地域、全场景、租户自助的容灾解决方案,实现核心业务无改造上云,降低全面云化的成本,保证业务永远在线;
• 针对大型政企多级管理架构适配难度大、存量资源池共存的现状,我们推出了运营、运维和服务“三位一体”的统一云管能力。支持最多五级的管理架构,充分适配众多大型政企的多级组织架构的特点。
在数据领域,我们看到两个大的趋势,一是分析实时化,二是生产智能化。
• 数据湖是海量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正在从离线数据湖向实时、逻辑数据湖方向发展。华为云Stack提出了湖仓一体的理念,基于HetuEngine打造逻辑数据湖,实现湖和仓的协同,跨源、跨域、跨仓的数据协同分析,无需数据迁移,效率提升50%以上。围绕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实时处理的需求,我们还构建了实时数据湖,实现全链路的实时分析和T+0的入库周期,让数据价值更及时地呈现。
• 为了将智能引入生产环节,华为云Stack推出了AI的能力,在华为公有云上训练的模型快速推送到本地,可以直接提供在线服务和批量推理能力,也可以再推送到边缘和端侧,让边缘和端侧变得更智能。
以国家电网为例,他们基于数据湖已经将用电计费入库的时间从4小时降低到了5分钟,同时还打造了云边协同的AI智能巡检,通过减少人工巡检提升巡检效率,逐步迈向智能化生产与运营。
传统核心交易系统通常是基于大机架构,存在如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扩展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新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挑战更加凸显。因此基于分布式技术建设开放的核心平台成为金融行业新趋势。
华为全栈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基于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替代传统数据库,在提供金融级高可用的同时,实现更好的扩展性,可以达到1000+节点扩展能力和PB级单库容量。通过ROMA微服务治理能力及分布式消息、分布式事务等一系列分布式中间件,对应用进行微服务和分布式改造,打造生态开放、架构灵活的方案,为核心业务系统提供更好的选择。
传统应用向分布式和云原生演进是长期的过程,华为提出“立而不破、渐进演进”的理念。新老应用、数据要能有机协同起来,在一朵云里渐进式的发展,而非互联网厂商常说的破坏式创新,更符合政企的实际情况。基于ROMA可以充分重用现有系统业务功能,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走上以业务和应用为中心的敏捷道路,重塑应用的商业价值。
我们持续积累包括蓝图顶设、规划建设以及运维运营在内的专业服务能力,结合全球一站式服务布局和专家体系,让用户安心上云用云。
随着政企进入全面云化的阶段,云平台的规模快速扩大,运维面临包括人员技能、运维流程、运维工具和经验在内的多方面挑战。这个背景下,远程集中运维成为业界的新趋势,用户将运维工作全部远程托管给云厂商,让更专业的运维团队提供24小时服务。为了匹配远程运维趋势、更好地服务用户和提升运维体验,我们建设了华为云Stack全球运维中心西安核心节点,这是我们全球四大运维中心之首,将负责中国区华为云Stack局点的远程运维和技术支持。它将华为专业的运维人员、成熟的运维体系、领先的运维能力全面开放,让用户的技术人员可以进一步聚焦业务创新,推动云计算产业更加良性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读者思想碰撞与技术交流参考,不作为华为公司产品与技术的官方依据。如需了解华为公司产品与技术详情,请访问产品与技术介绍页面或咨询华为公司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