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搜索
  • 国网陕西电力携手华为与伙伴打造智慧配电网,保障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

    国网陕西电力携手华为与伙伴打造智慧配电网,保障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

该配网运行状态监测平台目前已接入配电台区136495个,推广覆盖至全省范围内11个地市的1220个供电所、7183条10kV线路,实现供电所配变设备异常故障“主动感知”,提升配变设备的数智化管理水平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性能。


配电网作为供电系统的“毛细血管”,被称作供电的最后一公里,在保障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24年3月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

为进一步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应对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等带来的挑战,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2020年3月,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陕西电力”)携手华为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并与28家合作伙伴联合打造创新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管理平台和物联APP柔性开发平台的基础能力提升,围绕边缘计算单元(即“智能融合终端”)规模化应用及配用电领域的数智化转型需要,开展了配网运行状态监测、10kV线路状态实时感知、低压分布式新能源智能管理等新技术攻关和创新探索。

开放合作打通供电系统“毛细血管”

针对供电所配网业务无抓手、中压线路故障研判低时效、终端物联APP存在研究开发难、运维管控难、移植复用难等问题,国网陕西电力以数据“采、传、存、用”的数字技术支撑体系架构为指导,通过与华为及伙伴的合作,共同夯实包括智慧物联体系平台侧基底-物联管理平台、终端侧基底-物联APP柔性开发平台以及物联全景状态监测等多平台智慧物联体系基底,构建全新的电力物联网应用。

其中,华为提供基于“云-管-边-管-端”架构的智慧配电解决方案

  • 在管侧(低压),HPLC双模电力载波通信可以实现99.9%的通信可靠性,支持分钟级采集和秒级控制,支撑低压透明化,实现低压“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可追溯”;通过无扰台区识别,实现户变关系精准识别,准确率达99%以上,为线损分析、故障定位提供基础。
  • 在边侧,边缘计算单元作为边缘智能大脑,支持配电台区实现多终端合一。通过结合云边协同,支持边侧设备快速在线统一升级;通过边侧APP市场和云编排技术,可以实现各种业务边缘管理,为每个台区定义不同治理策略,实现台区灵活自治,让台区经理成为Mini CEO,激发基层创造性。
  • 在管侧(中压),华为提供有线无线多种方案,满足配电复杂的全场景网络覆盖,构建高可靠的配电回传通信网。
  • 在云侧,提供可视化、低代码的快速APP应用开发技术,通过ROMA物联管理平台、MessageFlow云编排平台等支持APP云上开发,一键跨平台部署,支持APP快速远程升级,1万台终端10分钟完成,成功率100%,实现云边协同。同时,构建了EI图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通过整合线路及设备地理和拓扑、资产等静态信息及台区电气量、环境量、状态量等动态信息,实现台区信息透明可视,有效支撑作业人员现场作业;实现查窃电频次从天级到分钟级提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智慧配电网保障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

西咸新区供电公司永乐供电所(以下简称“永乐供电所”)是率先应用该方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供电所之一。其供电面积79.2平方公里,承担着21个行政村、158个台区、1.2万余户的供电服务工作和20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属地化运维业务。

作为国网示范型数字化供电所,永乐供电所将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安全生产及营销服务中,把业扩报装、营销采集、用电检查等业务由线下转为线上。永乐供电所副所长张琪表示:“最早的抄表收费,还需要挨家挨户进行,维修主要靠用户反馈信息……现在,我所管辖的一千多户的电表和用户信息、停电异常都能在手机上看到,停电三分钟内就能联系到用户,快速处理故障。”

据了解,负责把辖区内供电所下辖的十千伏线路、台区供电信息、运行情况等动态信息以一张图的形式全面展示出来的配网运行状态监测平台目前已接入配电台区136495个,推广覆盖至全省范围内11个地市的1220个供电所、7183条10kV线路,让供电所所长及台区经理及时掌握台区信息,实现供电所配变设备异常故障“主动感知”,提升配变设备的数智化管理水平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性能,进而提升用户用电满意度。“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使配电网感知更加全面准确、管理更加精益精细、客户服务更加及时主动、员工工作更加简洁高效,”国网陕西电力CIO张根周在一次采访中总结道。

创新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此外,低压分布式光伏用户并网数量的急剧上升带来了反向重过载、台区高电压等一系列问题,对配网电能质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联合创新实验室借助云编排技术实现低压分布式光伏的接入管理和数据转发,满足融合终端与任意台区的光伏逆变器等末端设备通信和控制的自适配能力,为未来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并网提供技术支撑。永乐供电所也已经实现光伏接入,数据可观、可测,持续向可调可控演进。

具有高效处理复杂数据及解决复杂问题等优点的人工智能算法也被应用于光伏发电的预测中。“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进行预测。根据历史情况做一些算法,推断这个地方光伏能发多少电,这样有利于电网公司平衡发电端和用户端,保证光伏的消纳。”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副总经理任晓龙补充道。

华为智慧配电解决方案目前已在中东、亚洲和非洲的多个国家取得良好的初步测试效果,在实现配电台区透明化感知和业务数智化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将持续为全球用户带来更绿色、更稳定、更安全的用电体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使配电网感知更加全面准确、管理更加精益精细、客户服务更加及时主动、员工工作更加简洁高效。”

张根周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CI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