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搜索

筑牢数字根基,科技加速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

2023-12-05
4658
6

产业数字化价值加速释放,产业数字金融迎来新机遇

全球数字经济的体量和规模都在高速增长,中国尤为突出。据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万亿,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40%,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驱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数字经济的价值正在加速释放。

一方面,我们看到千行百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透明的数据和泛在的联接已经成为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关键生产要素,这也为金融服务更好地贯穿各产业链的全流程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金融服务将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金融行业自身也在加速智能化转型,如何更好地推进产业与金融加速融合,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产业数字金融是银行金融业务重要发展领域,也是银行金融科技重要应用方向。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产业数字金融发展

在动产融资领域,据世界银行集团估算,中国存货达到75万亿元,未来五年将达到100万亿元。但动产担保贷款只有5万亿元至10万亿元,远低于发达国家动产担保贷款占短期贷款总额 60%-70% 的比例,因此,动产融资市场存在巨大的可开发空间。而且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趋势下,国家政策对于动产融资领域越来越利好。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动物流仓储行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支持物流仓储行业数字化升级、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国务院、银保监会、央行、工信部等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大开展“存货和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强化对链上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尤其是2020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将“仓单和存货质押”作为支持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2022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需推进新技术在押品管控中的应用,推动银行机构优化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政策导向和业务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加大投入动产融资市场。

动产融资业务面临的挑战,让银行畏而却步

动产融资领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货权不清晰、货物控不住、处置变现难、人工监管成本高等痛点,导致融资风险高,银行不敢贷不愿贷,基于传统的人工手段管控,长期运营下来,各流程制度的执行难免打折扣,故每次爆雷的金额和影响面都非常巨大。

比如2013 年,某钢贸案直接导致300 多人入狱,700 多人被通缉,千余家企业被起诉,直接、间接导致坏账近2000 亿元,波及多家商业银行。2014 年,青岛某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出融资欺诈,涉及18 家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达160多亿元。2018 年8 月,某类金融平台资金链断裂,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发生暴雷事件,涉及投资者3 万多人、涉案金额达40 亿元。2022 年5 月,铝锭交割库佛山市某仓储管理有限公司发生集体提货事件。该事件中铝锭被重复质押,仓库货物被挤兑,涉及多个资方总金额达10 亿元。2022 年8 月,在没有货主指令的情况下,13 家货主总价值接近60 亿元的铜精矿被第三方提走,近30 万吨铜精矿丢失。

在上述典型风险事件中,法律、物理、市场空间问题相互交织,其中既有金融机构自身内控不严、风控不力、内外勾结等问题,也涉及仓储企业管理不规范、与借款人的相互串通、监守自盗等问题,整体事件涉及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在产业数字金融的大机遇下,如何加快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华为在其中做什么?

作为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服务商,华为数字金融军团深耕产业场景,通过技术控货,有效解决动产融资的数字化断点,打造“三维可信”架构,以端边云智能协同,升级产业数字金融平台,最大化释放动产的价值,打造“主体+交易+物的信用”,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物联网、AI大模型等技术,打造物理可信,实现从“道德风险的人管”到“物理可信的智管”,保障“商品管得住”。通过多方共治联盟链模式,打造权属可信,资产上链,过程透明,保障“权属分得清”。通过多渠道资产价格盯市能力和完善的处置手段,打造价值可信,实现动产的“价值可体现”,提升资产变现效率。

在2023 年 6 月,华为发布《动产融资金融仓平台技术白皮书》,推动动产融资金融仓领域数字改造建设的标准化。当前,我们正围绕冷链、大宗干散、数字工厂等应用场景,结合华为盘古大模型、边缘智能感知、三维重建算法等技术,努力攻克产融资产实时管控难题。

在冷链场景,重点解决资产进出库跟踪、资产智能分析和计数,在仓库侧部署IoT终端(摄像头、PDA、温湿度传感、叉车称重、RFID)和边缘计算设备,实时采集物联网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物联聚合服务、华为盘古CV大模型、AI算法等进行事件聚合分析,并与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推送的信息进行交叉校验,再将事件分析结果推送给银行,可实现异常事件分析率>99.99%。

在大宗干散场景,重点解决当前大宗动产难评估,形式化盘点,依赖分支行人工投入的问题。室内仓部署华为自研激光雷达,通过激光点云采集和三维地图重建,对不规则货堆进行建模和体积分析,可实现分钟级重建,实现精度>95%。室外仓,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方式,自动定期的对货堆进行多角度拍摄,结合华为自研的高精度三维重建算法,进行体积分析,实现精度>99%。

这些创新实践,既有商业价值,也有社会意义。我们深知产业数字金融这项事业,无法由单一机构完成的,而是需要动产融资各参与方共同合作构建。因此,我们在2023年6月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期间,协同客户、产业方、科技伙伴等13家初创成员发布了“产融创享计划”。面向产业数字化浪潮,产融创享计划期望携手更多同行者,共建产业金融创新分享平台,共享业务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场景,合力构建行业领先解决方案,推进产融技术和模式创新,构建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未来,华为将继续围绕产业金融大模型领域持续创新,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产业数字金融中的应用。这是我们共同的机遇,也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华为愿与客户和伙伴一起,开放、合作,持续释放数字动能,共赢产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新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读者思想碰撞与技术交流参考,不作为华为公司产品与技术的官方依据。如需了解华为公司产品与技术详情,请访问产品与技术介绍页面或咨询华为公司人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