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搜索

现今金融行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要素

2021年06月23日

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金融业对相关基础设施的高性能、低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受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影响,科技领域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突出;同时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人力成本的提升,对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升效率、简化运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拥有海量数据并且应用程度极高的金融业,其数据存储模式正快速地从传统的以机械硬盘为主转向以闪存盘为核心,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安全稳定、简化运维、降低成本的目的。多年来,华为基于对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深刻理解,通过全场景闪存化、存储网络IP化、数据管理智能化,推动全闪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助力金融科技创新,帮助金融机构建设具备广覆盖、高并发、低时延、安全可靠、绿色节能的数据平台,实现了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建设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已成为当务之急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需要海量高价值数据的支持。与此同时,“数据冲击”对金融业而言会更加严峻,从而对科技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需求。

应对数据量和交易频次显著增加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银行当季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577.70亿笔,金额674.01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216.38亿笔,金额541.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8%和11.20%;移动支付业务301.41亿笔,金额106.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9%和33.61%。支付业务的迅速增长,不仅是支撑金融交易的数据在加热,对数据分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银行为了提升数据价值挖掘水平,让数据“会说话”,加大了大数据分析等新型科技应用,加强对数据运营的跟踪管理,开展核心的系统改造,核心业务系统稳定性和性能得到很大提升,夜间批处理全量时间、联机交易平均耗时等均大幅降低。

数据安全可靠的需求。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特征发生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在线产品和服务要求业务必须7×24小时在线,且业务需具备强大的容灾能力,同时银保监会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普遍高度重视容灾系统建设,纷纷构建了环形3DC容灾备份、本地高可用部署和关键设备双冗余备份、多活多中心建设、存储本地双活+同城灾备等各具特色的数据基础设施。

绿色节能和碳中和的需求。我国数据中心数量从2012年的5.1万个发展到2019年的7.4万个,已建成的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12.7%。其中,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建设进入快速扩张期。由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具有高耗能以及7×24×365不间断服务的特性,一直都是各地的“用电大户”,能耗过高已成为数据中心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据统计,2019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已经达到200TWh,其中计算、存储、网络占据IT设备能源消耗的95%以上,而存储约占25%。据相关测算,闪存技术比机械硬盘节能65%以上,一块闪存盘替代机械硬盘所减少的CO2排放量相当于植树150棵所吸收的碳排量;以此估算,如果全国数据中心所有机械硬盘升级成为闪存盘,所产生的节能效果则相当于1.5个葛洲坝的年发电量。目前中央明确要求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迫切需要推动绿色节能发展。联合国环境署也呼吁各国加大各类节能减排措施的政策力度,中国也明确提出碳中和的承诺。

全场景闪存化助力数据安全和绿色节能

闪存全场景覆盖。实践证明,全场景闪存化可以非常有效地应对上述问题。不论是支撑核心账务系统的高端存储还是支撑一般生产业务的中低端存储;不论是支撑数据集市、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湖的数据存储还是支撑人工智能训练的备份存储,都可以实现闪存化,从而大幅度提升网络性能、降低系统时延,有效应对金融行业“数据加热”带来的挑战。业界的主流厂商都推出了性能优秀、可以覆盖金融行业各个场景的闪存产品,且普遍支持端到端的NVMe架构。

数据全面保护。目前,“热数据全容灾、温数据热归档、冷数据温备份”的数据保护理念已成为业内共识。为了保障核心业务的连续性,“两地三中心”免网关双活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得到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实现毫秒级的业务接管和业务零中断。但目前只有10%~15%的数据得到该等级的保护,远远不能满足金融行业长期发展的要求。一般业务也应该实施成本相对经济、业务秒级恢复的备份解决方案,比如采用环形组网、远程复制和介质闪存化等创新技术的新型数据备份产品与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保障数据安全还应关注产品与服务的供应安全,目前闪存介质在全球多个国家都实现了量产,有效降低单一国家来源所带来的供应不连续潜在风险。

数据存储绿色节能。得益于芯片化、电子化的结构,在相同的存储容量下闪存介质本身的能耗是传统机械硬盘的三分之一。另外,由于在空间体积上的高密度,采用闪存化的存储系统建设还可以大幅节省数据中心的占地消耗。如某运营商现网23个机架的传统存储替换为4个机架的华为OceanStor全闪存,性能成倍提升的同时,机架数量(机柜空间)减少83%,5年电费减少86%。

通过存储网络全IP化实现架构简化和性能提升

近年来,全球不断推动IP技术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从IPv4到IPv6的切换阶段,对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性能和管理维护都带来了极大的益处。然而,目前金融核心系统当中的数据存储仍然采用光纤专网(Fiber-Chanel)的组网模式,是数据中心中唯一没有实现IP化的领域。这种模式一方面使整个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不统一,对系统的管理维护提出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保留具备专业技能的光纤专网维护人员,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简化、弹性扩容等都提出很多挑战。而存储网络IP化可使上述困难迎刃而解。

存储网络IP化是性能和管理运维的必然要求。金融行业对IT系统的时延要求极高,随着数据存储设备的性能提升,目前系统时延已经降低到0.1ms水平,而未来实时计算等要求系统时延达到微秒级别,光纤专网模式性能水平的瓶颈显现。随着IP技术的不断演进,存储网络IP的性能日益增强,已经能够满足金融行业实时计算要求。鉴于此,各个数据存储厂商与数据通信厂商纷纷测试和采用NoF+(NVMe over Fabric)的存储高性能IP网络。相关测试显示,基于NoF+的IP网络,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的时延已经从0.1ms降低至0.05ms,未来其时延可以降低至微秒级别。

存储网络IP化是确保供应连续性的关键。光纤专网需要用到高端的数据存储交换机,该技术目前仅有少量厂商进行开发和维护,而高端IP路由器则可以由多个国家的设备厂商提供,可以降低未来国际争端带来的供应不确定性风险。

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数据已经成为金融机构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但在数据规划、建设、维护、优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存不下、流不动、用不好的问题。

目前,在数据存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独立建设、资源利用率不足;不能根据业务的需求和变化对热、温、冷数据的存储进行资源匹配、性能保障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海量业务数据带来的管理复杂度以及面对多云环境如何统一数据存储服务。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用存储资源池的方式进行存储系统的集约化建设,大幅提升存储资源的资源利用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智能分级、智能流动,让数据存储在最合适的资源池中,使新业务尽快获取资源、业务下线尽快进入业务备份归档环节,从而保障体验并优化成本。通过自动化的运维工具和特性进行资源规划、故障预警、自动升级,可以实现数据中心从每人维护10套设备提升到每人维护50套设备。采用开放架构,在多云环境中一键调用在资源池已经定义好的多样化服务等级能力,不仅可以促进新业务的敏捷上线,而且能够解决金融机构多云之间不能实现存储资源的高效共享、云化演进困难的问题,从而实现多云融合并确保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