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利俊的“B计划”
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提出想法、可行论证、不推翻但要重来;再次头脑风暴、另寻方案、整合资源,将想法落地于项目实践。”刘军,重庆鑫利俊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如此描述两年来的工作状态:在会议室的时间,多于在办公室的时间;推翻方案的次数,要三倍于落地实施方案的次数。“虽然A计划已经很成功,但鑫利俊还要经常准备B计划。”
鑫利俊,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重庆IT服务商。两年之内,连续启动了5个智慧城市项目,建设频率业内罕有,而且每个项目的建设模式、方案路径、生态组合,都有所不同。
其实,2017年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年份。在北京、上海等地,同一辈分成立的IT服务商,多会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行自我包装,强调其“新锐”企业的市场定位,强调与传统系统集成商或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的区别。
鑫利俊没有这样做,而是定位为“一家专注政府信息平台,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IT服务商”。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鑫利俊”关键词,找到的只是持续增加的招聘岗位信息。
当然,搜索引擎并没有完整表述鑫利俊的气质,他大脑运转速度极快,长于逻辑思维,是一家经常可在复杂头绪中,快速找到市场基本规律的企业,是一家深刻领悟“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企业。
而时间再退回3年前。2014年前后,政府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已经发生颠覆式变化:“行业集采政策的推行,和政务云模式的普及”,这几乎带走了所有的前后端IT市场。也就是说,传统系统集成模式,已经毫无出路。
此为背景,鑫利俊正是成立于“后集成时代”的“尴尬”年份。“竖井式”的系统建设模式已经被抛弃,政府用户更看重“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的价值,谋求通过将各委办局应用系统统一迁移上云。此后实现数据共享融合、业务敏捷迭代,并最终支撑群众办事“不跑腿”的智慧政务新模式,支撑“兴业、善政、惠民”等多类型智慧城市服务。
“第一个项目并不成功。”刘军说。此项目鑫利俊并没有深度参与,刘军也没有过多描述不成功的项目细节。但就在此后两年中,鑫利俊连续启动了5个智慧城市项目,与华为的业务合作超过亿元,“鑫利俊正是在项目‘复盘’中,逐步学习了华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
“复盘”?围棋用语,对局之后不论得失胜负,均要推演细节,华为也经常借此模式,寻找最佳答案。结论如何?“市场认知不可能倒退,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也绝不可能止步不前。”刘军认为,“此前重庆各县区智慧城市建设,遭遇暂时阻力,只是某些细节没能考虑周到,某些生态角色没能进行有效衔接。”
“当然,智慧城市也相当于城市信息化的现在和未来。如果IT服务商此时不能参与其中,未来就很难在市场中找到合适的角色位置。”刘军说。
市场认知不可能倒退,鑫利俊也不可能重回系统集成的传统模式,内外部因素都在推动其进入智慧城市市场。由此言归正传,从2017年中,鑫利俊在重庆的第一个智慧城市项目正式启动。
“从需求分析、可行论证、顶层设计、架构设计、再到路径规划、项目落地。鑫利俊严格按照智慧城市的标准步骤,逐一进行推进。”此即是刘军的“A计划”,而且从“A计划”开始,鑫利俊已经以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突破了智慧城市唯技术导向的认识。
为何如此?智慧城市必然要打破原有“孤岛式”信息化建设模式,由此也一定是“一把手”工程;智慧城市不会增加ICT基础投资,“集约型”建设才是智慧城市的本质;华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留足合作伙伴市场空间,但在生态层面,谁来做总集成、谁负责平台运营、谁提供资金支撑,都要首先明确伙伴角色定位。
这就是从项目“复盘”,到“A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鑫利俊的变化。而回到文章开头刘军的工作状态,虽然有了第一个项目实践,但经验并不一定能“复制”。“提出想法、可行论证、推翻重来、另寻方案、头脑风暴、整合生态,最终才能将想法,落地于项目实践。”从第二个项目开始,刘军的团队反复着上述工作。这也使其认识到,智慧城市没有一定之规,智慧城市为什么不是“千城一面”。
“前一个项目,就会给后一个项目积累经验,同时推进的5个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都有所不同。”刘军认为,智慧城市可以严格遵循方法论,从顶层设计开始逐一推进,但也可以分析具体需求,“急用先行”灵活掌握节奏。“如果A计划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就必须启动B计划。”刘军说。
可以看出,“急用先行”就是鑫利俊的“B计划”。顶层设计确实不可缺失,但智慧城市又是复杂的巨系统,按部就班的方法论,也需要适应城市“急用先行”的应用特点。
如何支撑“B计划”?“华为‘数字平台’就相当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顶层设计。其既是技术创新,也是对产业发展的清晰洞察。”刘军说。
具体说明,漓江山水是桂林的城市名片,大足石刻是重庆的城市名片,智慧城市也理当如此。不同的智慧城市,或首先强调智慧政务的价值,或率先体现智慧城管的作用,智慧应用建设的权重,以及先后顺序,也必是有所不同。
此即是“急用先行”模式产生的基础。但“急用先行”也不可能跳离顶层设计,任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又都离不开统一建设的计算、存储、网络等ICT资源,离不开物联网、视频、大数据、GIS、集成通讯的资源的统筹协同。
“华为‘数字平台’正可统一提供了上述资源。建立统一建设的ICT资源池,打通应用系统之间的隔阂,聚合数据并形成数据湖,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只有坚持此规律,就能支撑后续的基于数据的创新业务,满足城市智慧应用需求。”刘军说:“由此,不管智慧城市基础架构、智慧应用建设的先后顺序;不管鑫利俊是在执行‘A计划’,还是推进‘B计划’华为‘数字平台’都可支撑,且万变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