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搜索
  • banner pc

    IAB 委员是如何炼成的

2019 年初,我荣幸地当选为 IETF 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委员。IETF 的全称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是负责制订互联网协议标准的组织,相当于 IP 产业的 3GPP,而 IAB 委员则大致相当于 3GPP的项目协调组(PCG)副主席。从 2000 年加入华为从事 IP 协议研发工作,到 2009 年开始参与IP 创新研究和 IETF 标准推动,再到如今当选 IAB 委员,这 20 年的曲折与艰辛,与华为路由器产品从籍籍无名到运营商市场全球份额登顶的历程基本同步,也是华为 IP 长征道路的一个缩影。

积累:从幼稚到成熟

2005 年产品线开始加强 MPLS 解决方案的研发,我负责设计和研发了一系列 MPLS 特性。快速重路由(FRR)特性快要开发完成时,才发现一个重大缺陷:链路出现故障后,流量切换到备用链路没有问题,可以保证在 50 毫秒内完成,但链路恢复时,流量切换回原链路却要 1 秒钟才能完成。原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流量回切的业务逻辑,导致整个特性不可用,必须重新设计。2006 年,我们开发的 MPLS-TE 主备保护特性又被严厉投诉,原因是没有考虑二次保护的场景,主、备路径连续中断时,VPN 流量就会持续中断。在十年多的 MPLS 研发经历中,我负责开发了无数的特性,这两次投诉最为刻骨铭心。我常常自嘲,“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就这样,一次次地掉进“泥坑”,然后再努力爬起来。我们逐渐补齐特性,逐渐加深对网络的理解,进而能够了解客户痛点、并有所创新。我们提出“永不中断的 MPLS 隧道”这一极具挑战的目标,以此为指引,专门增加了 MPLS TE 隧道的逃生路径特性,在隧道策略里面增加了指定多条 MPLS TE隧道负载分担、MPLS TE 隧道中断后回落到 MPLS LDP 隧道的设计。在 MPLS TE FRR 方案中,我们又增加了链路故障恢复时的流量慢回切特性,保证了零丢包。这些特性在西班牙某跨国运营商的重大项目拓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客户一致认为我们的设计比友商方案更加完备、更加好用,而且简单、直观。

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苦、有累、有挫折。正是这些点滴的积累,让我们从幼稚转为成熟,能够深刻地理解业务场景和技术本质。如今在 SRv6 等新的技术发展机遇出现时,我们已经胸有成竹,能够拨云见日,并快速展开创新和标准布局,引领新一代 IP 技术的发展。 长期的积累是创新的基础。无论是个人和组织,一定要持续提升自己,做好准备。

战略:从布朗运动到愿景驱动

华为人的奋斗精神在业界是有目共睹的,克服一切困难向前冲,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基础。但是,IP 产业的技术创新总是众说纷纭,技术路线的选择至关重要。以前我们习惯的套路,要么是等着 RFC出来,快速交付跟上,要么是市场项目驱动研发,承接大量的需求。这都导致技术路线发展呈现出布朗运动,研发面临巨大的交付压力。当我们经过长期的积累,有能力理解网络本质、理解客户痛点的时候,必须学会做策略性的努力。

2017 年 SRv6 技术发展伊始,只有 00 版的IETF 个人草案,技术还没有成型,产品线内部也面临着技术路线选择的分歧。2017 年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讨论,是选择 SR-MPLS6 技术还是新提出不久的 SRv6 技术?在激烈的观点交锋中,大家逐渐明确了 SRv6 的战略意义。SRv6 可以基于Native IP 转发,配置工作量不随网络跳数线性增加,可以快速建立海量联接,并根据网络状态变化进行实时按需调整,这就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动驾驶网络,为客户创造巨大价值。更重要的是,SRv6 基于 IPv6 扩展头机制可以支持网络服务化,利用 IPv6 这个天然的媒介,IP 网络协议创新将跨过承载和应用的鸿沟,构建可感知应用的新协议体系,优化企业网络的用户体验,提升运营商网络的商业价值。因此,投资 SR-MPLS6 只是MPLS 特性的一个完善,而基于 SRv6 才能构建面向 5G 和云的智能 IP 网络战略。于是,大家形成共识,全力做好 SRv6。

对于这样的新兴技术,研发交付的难度不言而喻,更加挑战的是市场拓展和产业牵引。IP 产业以前都是 C 公司先行引导,其他人参加跟上,这是华为第一次自己领衔主演一场技术变革的大戏,定义应用场景、对齐客户战略、构建产业生态,很多工作我们都是零经验起步,摸着石头过河,充满了惊险刺激。

更关键的是,我们和客户联合开展技术创新,让 SRv6 真正在客户层面产生价值和得到认可,2019 年我们完成了将近 20 个 SRv6 商用网络的部署,并在推进 IPv6 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下推动设立了 IPv6+ 技术创新组,将 SRv6 等新技术创新融入中国 IPv6 产业战略。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共识,我们还筹办了多次 SRv6 产业论坛。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第二次论坛的会期临时提前了一周,我们在会期前两天才拿到宣讲嘉宾的胶片初稿,只能夜以继日地进行对齐和沟通。因为劳累过度,我的嗓子在会期前一天晚上变得嘶哑,此时会务组负责人的电话又打了过来,需要最后确定嘉宾的座位顺序。我第二天还有发言,为了保护嗓子,只能由她来描述相关安排,我用“是”和“否”来简单回应。论坛活动成功举办之后,那种熟悉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在华为工作久了,我感觉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就像一个玻璃杯,上帝把这个玻璃杯砸碎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就一块一块儿地重新拼接起来,直到最后一刻,这个玻璃杯才终于能够拼接完成,亮丽光鲜地展现在世人眼前。你以为轻轻一碰它,一切努力就会化为乌有,然而它就是神奇地屹立不倒。

团队:从单兵作战到全营一杆枪

2006 底左右,MPLS 特性在市场上开始大规模应用。由于组织变化带来的调整,MPLS 开发团队里只剩下两名老员工,还要补齐大量特性,我只能四处救火,疲于应付,甚至一度有点儿垂头丧气。当时在产品线的民主生活会上,我终于忍不住生气了,抱怨我们的组织变化给 MPLS 带来的困难。陈杰安慰我说:“我非常理解 Robin,因为 Robin 是热爱 MPLS 的,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情绪”。一直被负面情绪笼罩的我猛然被“热爱”这个词撞击了一下。曾几何时,在高强度的工作中,面对的技术和产品看起来都是冰冷的,带给我们的麻烦和痛苦仿佛也是无穷无尽。现在,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温暖和感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感动的力量一直支持着我。我们努力重新造就了一个新的MPLS团队。后来,我又转战解决方案、大 T 拓展、规划、架构、标准、研究、产业等不同的岗位,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我也更加重视团队的培养了,如今这些团队的成员已经成长为华为 IP 的中坚力量。

2010 年推动 IP 协议创新的时候,曾经跟美研的业界前辈交流,他对我说:"C 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产品、标准、市场三个方面紧密结合。反观当年的 NT 公司,虽然提了很多好的创新理念,但是产品跟不上,所以失败了。AL 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做得很好,但是标准上建树有限,影响力不足。"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将我们的产品、标准、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后来汪总担任网络产品线总裁,也指出了 IP 标准创新的不足。痛定思痛,产品线加强了 IPSSC 的运作,成立了 SRv6、Telemetry、5G 承载等重点标准项目组,成员包含预研、标准、产品、解决方案、营销、行销等关键人员,形成创新的合力。后来产品线又进一步构建了NetCity 机制,和关键客户展开联合创新,通过快速迭代,构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2019 年又启动全球 IP 专家咨询委员会(Global IP Advisor Board)机制,安排产品管理、解决方案架构、标准等各领域专家与关键客户开展面向场景、面向未来的战略研讨。这些机制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组织有序,队型更加具有战斗力。

在推动 SRv6 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团队的成员贡献了网络切片、随路检测、DetNet、SFC、BIER6、APN6 等很多新兴领域的创新思路。在与团队成员碰撞交流的过程中,我常常为他们精妙的创新思路而激动不已。这些不同领域的创新构想,已经超越了SRv6 的范畴,一个关于 IPv6+ 的战略蓝图逐渐清晰,面向 5G 和云时代的一个巨大机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与之相比,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进而无比庆幸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自信:从心怀忐忑到挺直腰杆

2008 年我离开驾轻就熟的 SE 岗位,前往欧洲参与大 T 拓展,心中充满了忐忑。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客户很真诚地说:“你们不要小看自己,我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我们讲需求、你们听完去开发’。事实上,我们看重华为是一家跨国公司,希望能够借助你们这个平台获取业界的经验,给我们更好的指导”。在参与 IETF 标准的工作时,加拿大研究所的一位业界前辈也跟我讲:“华为就要把最懂 IGP、BGP 的专家派来 IETF,英语弱没问题,最重要的是技术。华为支持着世界上不计其数的大型网络,这种经验是很多其他人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正是因为这些鼓励,我们在协议创新的道路上完成了一个又一个“Mission Impossible”。

IETF 会议上,一般一个人至多宣讲 3-5 个议题。为了打开IP 标准创新的局面,我在 2013 年的 IETF 88 次会议上独自上场完成了 15 个宣讲,内容覆盖了路由域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作组,和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技术交锋。由于我们集中推出多篇文稿、发表宣讲,参加 IETF 88 会议的同行反馈说,华为在创新趋于平淡的路由域“像是引爆了原子弹一样”。这些年来,华为在 SDN Transition、SRv6、Telemetry 等多个领域的标准工作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同行们的认可,我也在 2019 年初荣幸地当选为 IETF 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委员,成为华为土生土长的第一位 IAB 委员,也是来自亚洲企业界的第一位 IAB 委员。与此同时,来自华为的一大批标准专家参与了 SRv6 关键特性标准的制定,并在网络切片、确定性时延、BIER6、APN6 等面向 5G 和云的 IPv6+ 创新方向上发挥了主导作用,IPv6+ 标准创新的整体贡献度达到了 80% 以上。我们在 IETF 的工作也得到了客户的瞩目,特别是我们在 IPv6+ 战略方向上的创新引领,让客户耳目一新,感慨“华为跟以前不一样了!”

2019 年,华为在运营商 IP 市场连续保持全球份额第一,IPv6+ 的创新和标准布局也如火如荼地展开,SRv6 的商用部署远远超过友商。我们正大步走在创新引领的路上,承担起推动 IP技术创新、为 IP 标准社区持续贡献的重大责任。由弱小走向强大,由失败走向成功,艰难爬坡的过程也造就了无数的 IP 英雄。

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心怀忐忑走向坚定自信,从徘徊犹疑走向胸有成竹。也许还有一些年轻的同事像当年的我一样心中充满忐忑,但我确信,他们当中一定会涌现出新一代的 IP 英雄。

现在,我们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让我们挺直腰杆,满怀自信,奋然前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