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搜索
  • banner pc

    拥抱变化,智胜未来 ——数字平台破局企业数字化转型

挑战: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

数字化转型发展到今天,有一些企业已成功屹立潮头,有一些企业正向上游进发,还有一些企业则只能在浪潮的裹挟中被动前行。通过对全球数字化转型企业现状的分析,IDC总结出5级成熟度模式,涵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从数字化入门者、数字化探索者、数字化组织者、数字化转型者到数字化颠覆者。这既是一个业务数字化转型逐步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IT技术与企业各组件模块逐步加深融合的过程。

在全球范围来看,基于连续4年的调研,超过40%的机构依然处于数字化转型起步的两个阶段,整体成熟度亟待提高,造成现在数字化转型不成熟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

  • CIO与业务部门领导不能做到“勠力同心”。首先,数字化转型是长期项目,短时间内无法提供显著且直接的业务价值,导致业务部门领导丧失信心;其次,信息技术的复杂性带来CIO的“技术困境”,而业务领导对于技术采用“盲目乐观”,二者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差别巨大。
  • 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IDC测算,IT投资与机构收入占比是数字化转型投资力度的关键体现指标,行业平均信息化投资占比为0.8%,而数字化转型领跑者的投资规模普遍在2.5%~3%左右。
  • 数字化转型涉及的技术复杂度呈指数级增加,现有IT无法支撑机构有效纳入。根据IDC测算,机构中新技术与业务的真正结合需要3年时间,而近3年涌现新技术超过了10种,现有IT部门无法支撑技术的快速爆发。

解构:机构数字化能力提升是当务之急

  •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成功要素

不同成熟度、不同现状的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需要采取的行动优先级和路径各不相同,IDC通过对大量用户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进阶的关键成功要素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

  • 愿景与目标:是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前提和所有转型动作的顶层设计,需要全员参与,从CEO、COO、CHRO、CTO到CMO,从领导力、运营模式、工作资源、信息数据到全方位体验都需要基于现有成熟度进行转型的愿景设计与目标考量。
  • 组织架构:不同成熟度的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的组织架构也不尽相同,IDC总结梳理出4种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包括数字化转型特别项目组、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嵌入式数字业务组和数字化业务单元。
  • 关键绩效指标(KPI):面向合理的愿景和目标、基于合理的组织架构,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合适的KPI,IDC基于数字原生企业和数字化转型较为成熟企业的实际KPI,梳理出21项数字化转型的KPI,并按照不同成熟度做出了不同重点的区分。
  • 数字化能力:IDC认为,机构的数字化能力建设是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立足于数字化转型项目和项目群的成功实施,而具备相应的数字化能力是真正将这些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机构只有具备了适应自身发展阶段的数字化能力,其数字化转型愿景才能落地、目标才能实现、组织架构调整和KPI设置才有价值。

对业务和IT负责人的调研结果也显示数字化能力是实现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举措,其中:提升机构整体数字化能力、加大技术投资和新技术应用(20.6%),面向数据管理全流程(采集、挖掘和价值呈现)的系统建设(20.0%),以及利用数字化进行人力资源优化和管理、促进员工间的协作(17.3%)排名前三。

  • 数字化能力是机构数字化转型旅程的核心“发动机”

机构数字化转型共需要如下3个方面的能力,共计26项核心能力:

  • 数字化业务创新和高效运营能力:指机构具备将新技术与业务经营和机构运营不断融合的能力。从业务经营视角看,包括产品/服务数字化、数字化客户触点管理、精准营销/客户画像、精准服务、数字化品牌建设、数据货币化和企业生态协同管理等;从机构运营视角看,则包括管理流程全在线、生产流程全在线、机构资产全在线、实时决策支持和产业/市场分析等。
  • 数据智能和价值再造:指企业具备面向全量数据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治理和价值挖掘能力,包括外部数据融合能力、全量数据采集能力,以及数据的存储、分析、建模、治理和安全能力。
  • 数字技术管理和融合能力:指机构能将纳入的数字技术进行高效管理,包括弹性基础设施、组件解耦服务化、服务运营管理、新技术纳入能力、API管理能力、技术安全以及开发运营能力。

从调研层面看,企业最希望获得的数字能力包括:新技术的引入和整合能力(13.1%),云和网络、应用、终端和边缘的数据智能协同(13.1%),新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能力(12.9%),以及对ICT基础设施的灵活调度和管理能力(12.2%)。

变迁:数字化转型需要新一代系统支撑

  • 展望ICT未来发展,平台化是历史必然

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是新技术不断与业务和管理流程相互作用的融合史,尤其是过去10年,随着应用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新技术与业务和流程的结合点不断增加,技术对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改造也不断加深。

IDC认为,在新时代,企业需要具备I3特性的新一代系统来支撑数字化能力建设。

  • Integrated(融合)在保护既有投资的前提下融合新技术:融合包括3个层面的融合。一是面向原有系统的融合,在系统一体化的过程中,对既有系统的兼容是企业数字化投资的考量前提;二是面向新兴技术的融合,在系统一体化时代,在保证系统核心的前提下对云计算、大数据、视频技术和物联网平台等新技术的兼容是另一个关键考量;三是面向外部数字服务的融合,数字平台作为与其他组织进行“服务通信”的接口,能够快速接入外部数字服务。
  • Intelligent(智能)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建设系统:智能特性需要平台具备3方面特质。一是能够面向数据生命周期进行能力构建,从数据的采集、融合、处理、存储、使用和删除全流程进行能力支撑;二是能够面向全量数据处理进行能力构建,将包括企业的历史数据(ERP等经营数据)、通过新技术采集的数据(视频、传感器等)以及互联网数据(客户画像等)进行全方面融合共享;三是能在前两者构建的前提下进行数据价值挖掘,IDC认为,价值挖掘首先体现在平台的智能化上,其次体现在智能输出上。面向数据生命周期、全量数据处理和数据价值挖掘的智能数据特性也将是构建新时代平台的核心考量要素。
  • Inheritable(可传承)系统核心能不断强化,且不随时间变化被重构:在时代快速变化的浪潮中更需要寻找不变的核心,而且不断夯实核心能力,以核心能力的不变性应对时代的变化性。尤其在未来10年,新兴的应用技术与业务的不断深入结合将带来新数字化产品、新数字化服务和新数字化业务模式的爆发式增长。IDC认为,新时代的系统应当具有松耦合的服务化特质和服务编排的灵活性特质,通过解耦识别基于时间不变的核心功能,不断加强,保障技术投资的时间有效性将成为新时代系统需要考量的核心因素。
  • 数字化能力建设需要统一系统平台支撑

IDC调研显示,企业需要构建一个支撑其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支撑平台。该平台不仅汇聚和整合新数字技术(如IoT、云、大数据、AI和安全等),为企业提供广泛的联接,促进业务协同和敏捷创新,还能够与业务深度融合,赋能业务创新,且能够灵活地响应和满足业务变化的需求,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调研发现:企业对于该数字平台非常重视,其重要性评定达8.1分(1分代表不重要,5分代表重要,10分代表非常重要)。从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求和ICT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数字平台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破局:数字平台是为企业提供数字能力的核心

  • 数字平台定义

数字平台是融合技术、聚合数据、赋能应用的机构数字服务中枢,以智能数字技术为部件、以数据为生产资源、以标准数字服务为产出物。使能机构业务创新和高效运营,助力机构数据管理和价值挖掘,降低机构技术运营和技术管理复杂度。

  • 以智能数字技术为部件:数字平台本身以云计算、大数据、视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下一代安全等新兴技术为核心部件,在不断整合现有技术的同时,持续纳入新技术,并将新技术和现有技术全面融合,将机构技术驾驭能力封装在平台内,为业务发展和机构运营提供技术使能。
  • 以数据为生产资源:数据是数字平台的生产资源,两者互为依托。不同的数据规模和种类需要不同的数字平台来支撑,不同成熟度的数字平台能处理不同规模和种类的数据资源;同时,平台处理数据的过程也在不断沉淀行业经验,逐步形成平台智能化和智能化输出的能力。
  • 以标准数字服务为产出物:数字平台对外提供基于API的标准数字服务,以标准化方式实现与网络、终端、应用以及其他平台的对接。数字平台的建设不仅为机构内的业务发展和运营提供助力,更有可能作为差异化竞争优势而成为某一项数字业务。
  • 数字平台的架构

数字平台的核心架构以云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和管理为核心、以数字服务为接口,通过网络、链接终端,为行业应用提供支持。

  • 数字平台的业务价值
  • 面向未来支持应用、使能业务:平台的建设将为应用建设带来极大的灵活性,应用的管理真正开始能跟上业务的变化,应对“一人千面”的业务需求。
  • 面向产业链提供标准化数字服务,赋能生态:不断融合新技术的平台化数字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数字能力,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可以通过统一平台进行生产和服务。
  • 面向数据资产,沉淀数字智能:面向全量数据和数据全生命周期进行价值挖掘,并不断沉淀自身的最佳实践和行业标杆的数据模型。建立组织数据资源池,释放沉睡数据的价值。
  • 技术运营管理,不断融入新技术:为企业提供对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营管理,实现平台、网络和终端的纵向高效协同。

通过数字平台的构建,企业将在数据汇聚、数据智能、数字化运营,以及更加融合的ICT基础设施和赋能应用等方面获益。

  • 业界典型数字平台分析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3种类型的平台,三者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各具特色。

  • 基于巨型互联网平台的能力输出型:该数字平台依托其应用和数据,以及云计算支撑来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能力输出;其在应用方面具有较深的经验积累,能够为客户快速提供应用内服务和数据整合、分析和价值挖掘服务,并通过云服务来支撑应用服务的开发;此类平台以互联网厂商为主,在ICT基础能力建设、网络连接和协同等方面相对较弱。
  • 基于客户场景的最佳实践积累型:该数字平台能提供和整合传统架构与云基础设施,在此过程中将整合客户原有的ICT设施,并根据ICT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来匹配各类云计算资源池;同时通过API来进行数据汇集和数据挖掘,提升多业务、多系统的数据价值;此外,可以根据用户应用需求提供集成管理和编排管理服务,以及开发服务支撑。该平台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ICT基础设施为主,在行业应用侧相对较弱,但通过行业实践积累和与合作伙伴协同,可以逐步丰富行业应用,扩展其内容和功能。
  • 基于行业场景的数字平台:由于此类平台以某一行业为主,在行业深度和行业最佳实践方面具有较深的积累,同时在数据应用和数据价值挖掘层面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但随着跨界应用不断涌现和数据融合不断加深,该类平台在跨界和融合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客户业务和管理发展的需求,平台之间将不断融合,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灵活性架构。最佳的数字平台将具有安全、创新、智能和开放等关键特征。

实践:数字平台建设先锋

  • 华为数字平台

华为致力于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安全、创新、智慧和开放的数字平台,为企业提供全域监控、平台运营和全域安全等运维与安全管控能力;通过云、网络、应用、终端和边缘的一体化协同,连接企业所有的应用和数据;通过融合新技术如AI,为企业创建新ICT能力;通过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数据连接和价值挖掘能力,帮助企业消除数据孤岛,形成企业全量数据,实现数据分享和价值挖掘,为企业业务和决策提供智能支撑;在兼容企业原有IT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新技术,实现企业IT升级和平滑演进,促进企业IT系统架构的开放性,扩展和丰富企业IT系统能力。华为数字平台在数据能力提升、新ICT能力构建和行业赋能等方面,可有效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建设。

  • 消除企业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孤岛,构建面向行业场景的数据建模、分析和价值挖掘能力;对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和分析,形成统一的全量数据和数据底座,实现数据价值挖掘和共享。
  • 不断融合与横向整合新技术,构建企业新ICT能力。在传承企业原有ICT能力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新ICT能力;连接企业内外部业务系统,通过服务化和服务编排实现能力的融合、协同与共享。
  • 对基础设施进行高效管理,实现平台、网络和终端的纵向高效协同,为行业应用开发和迭代赋能,促进数字化业务的创新和实践。
  • 具有全栈AI方案且提供端到端安全保障机制,为企业在安全管控以及人工智能在平台运营和行业场景应用开发方面赋能,使数字平台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 数字平台建设实践

华为数字平台的丰富实践为行业提供了行业案例参考和借鉴,将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 深圳机场:人工智能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效益提升
  • 深圳宝安机场以构建未来机场数字化平台为基础,通过全面梳理业务场景和确定建设目标,为数字平台确定了统一基础架构、统一数据架构、统一数据平台的建设框架,华为数字平台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AI、视频云、GIS和融合通信5大技术,并与业务场景相结合,为深圳机场输送数字化能力,促进其数字化转型,推进“大运控、大安防和大服务”的落实和践行。(参见本刊总第24期《数字平台+AI:深圳机场与华为携手共建未来机场》)

  • 招商银行:实现数据智能,赋能业务创新和体验提升
  • 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18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13位。在招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华为数字平台通过提供数据汇聚、分享和价值挖掘能力,促进了银行数据智能与业务场景的融合,为业务创新赋能;通过融合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提升了银行分享管控能力、优化了业务流程,实现了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参见本刊总第22期《第一家为客户撑伞的银行如何创造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替代的价值》)

请扫描二维码阅读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