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是装在中国人心中最质朴的牵挂。
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
越来越多的人们乘飞机回家。
今年春运期间,
深圳机场预计迎送旅客650万人次,
起降航班4.34万架次,
日均起降航班超千架次,
日均进出港旅客将超16万人次。
作为深圳机场今年春运的一大亮点,
全流程自助、
“一证通关”、
“刷脸安检”等智慧服务,
带给旅客全新的乘机体验。
深圳机场用万众“深”情迎接你的到来!
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回家过年,
是装在中国人心中最质朴的牵挂。
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
越来越多的人们乘飞机回家。
今年春运期间,
深圳机场预计迎送旅客650万人次,
起降航班4.34万架次,
日均起降航班超千架次,
日均进出港旅客将超16万人次。
作为深圳机场今年春运的一大亮点,
全流程自助、
“一证通关”、
“刷脸安检”等智慧服务,
带给旅客全新的乘机体验。
深圳机场用万众“深”情迎接你的到来!
在深圳机场的登机口,旅客感受着深圳机场的“智”变。目前,深圳机场国内登机口自助设备覆盖率已达100%,并全部实现了刷脸登机,平均每位旅客只需1-2秒即可快速准确完成验证通行,“一张脸走遍机场”和全流程自助乘机的全新体验已成为现实。
2018年,深圳机场通过大数据和新技术应用,率先在国内试行差异化安检,广受好评。2019年以来,安检智能化再次升级,“刷脸安检”“智能安检通道”“易安检”平台先后上线运行,实现了全流程自助安检,进一步提升了旅客过检体验。
(图片来源:深圳机场发布)
如果问旅客乘机最不喜欢什么,远机位估计会位列其中,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摆渡车可能开半个小时。
在这背后,机场“智慧大脑”IOC(智能运营中心)的贡献功不可没,一个智能、高效、协同的大运控体系让机场运行顺畅如“乐章”。
在深圳机场运控中心的IOC大屏上,动态显示着航班放行正常率、当日航班执行情况及航班进出港情况等信息,整个机场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从3D的机场全景图到各种信息显示,再到每个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都能随意切换,甚至连航站楼内哪个区域人多人少都能用热成像感应显示。机场指挥中心通过一张图,实现了对空侧、陆侧及地面交通全局精准可视、智能精准预测、多域高效协同的目标。
华为企业BG交通行业解决方案CTO潘培根是深圳机场“运行一张图”方案的负责人、深圳机场项目(一期)的应用总架构师。
他表示,IOC体现了数据驱动业务,实现了OT跟IT的融合,新数据、老数据的融合,数据跟业务的融合,通过构建内容的数字化,实现复杂业务流的全局动态可视与协同,不断提升航班放行率等核心指标,从而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以智慧机场安保控制中心(SOC)为牵引,从地面到空中,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到主动,深圳机场构建了立体化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风险隐患精准识别,异常事件高效处置,安全态势全局掌握,实现了从被动安全管理到主动、精准安全风险识别防控的“智”变,机场的安全管理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事实上,在“服务一条线”“运行一张图”“安全一张网”背后都是基于华为沃土数字平台,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通信、视频云等多项新技术所构建的。
谈起深圳机场正在进行的数字“变革”,华为企业BG交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王国钰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整个民航业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需要一批先行者不断探索、创新。华为希望凭借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做好智慧机场的使能者,并实现更大范围的民航数字化。
在华为看来,对于深圳机场等国内机场,数字化转型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如何从业务流的角度来管控、梳理现有的流程,并且发挥数据的价值。
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可以概述为三方面:
1.以客户为中心,机场客户包括航空公司、旅客、商户等;
2.数据驱动的业务流模式,实现复杂业务流的全局动态可视和协同;
3.打造数字化生态和平台,以ROADS体验实现全业务链的数字化。
“深圳机场想要找到一个坚定的,有成功经验的企业,持续性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圳机场面临的这些挑战,跟华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有很大的匹配度。在这个过程中,华为沃土数字平台起到了关键作用。”潘培根说。
作为深圳机场项目的应用层总架构师,潘培根首先想到的是,要落地华为沃土数字平台就要形成跟客户的应用和业务的联系,帮助深圳机场实现三个“全”——全场景、全流程和全要素;解决航班流的问题,包括可视化航班流监管和航班流协同,辅助决策等。
深圳机场在智慧机场建设中,将平台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和关键,确立了“战略驱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的路径,全方位搭建数字化新平台,通过数字平台整合物联网(IoT)、大数据+AI、视频云、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融合通信(ICP)五大资源,并联合合作伙伴构建平台生态系统。
依托这些基础设施和平台,深圳机场分两期规划建设了近100个智慧化项目。其中,一期30多个项目目前已全部落地,二期60多个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2020年将全部建成。
2019年12月10日,民航中南地区智慧机场建设现场会上,深圳机场联合华为正式发布《深圳智慧机场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希望将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呈现、分享给全行业,为全国民航的智慧机场建设带来启发和思考。
同时,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还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机场建设智慧机场先行示范的指导意见》。这既是对深圳机场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取得成效的认可,更为深圳机场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先行示范的新征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两个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深圳机场联合华为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方面的探索历程、形成的理念成果都得到了输出和共享,近两年来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已初见成效,相关成果和经验得到行业认可。这也是民航局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以来,智慧机场在民航中南地区成功落地的具体实践,让更多旅客因此受益。
“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全国‘四型机场’建设探出一条新路,力争为全国智慧机场建设先行先试”。
深圳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红波用“六个新”概括了深圳机场近年来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机场建设实践的做法,即以数字化转型的新理念为驱动,全面规划智慧机场建设新蓝图,分类搭建数字化新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胆创新智慧机场建设新模式,在安全、运行和服务等领域初步取得了新成效。
鸣谢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中国民航网、深圳机场发布
☜ 左右滑动下方图片 ☞
了解更多华为企业业务最新动态
点击阅读原文,详细了解
华为与数字深圳的故事。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