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18年全球销售收入为7,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在2018全球财富500强排名第72位,目前在全球约有18.8万名员工,900多个分支机构以及高达百万级的合作伙伴,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规模如此庞大的“大象”,
想要灵活地“跳舞”绝非易事。

  • 7212亿

    2018年全球销售收入7212亿元人民币

  • 72

    2018全球财富500强排名第72位

  • 18.8

    目前在华为全球约有18.8万名员工

几个曾经在华为发生过的“尴尬”案例

  • 研发效率低

    安卓的核心代码约一亿行,而华为每款手机操作系统各自独立编译未复用,耗费研发人员大量时间,影响效率

  • 流程复杂

    交付业务涉及众多环节且流程复杂。早期项目交付采用表格跟踪,交付团队每晚盘点满墙表格交付状态,效率低下。后期采用线上交付,但交付人员需前后登陆20多个IT系统才能完成一项交付任务,还可能会引起项目合作方的抱怨

  • 管理效率低

    2014年,华为账实一致率为78%左右,有600多亿的帐和货需花大量时间和人力手工核对。主要原因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下

全球许多大型企业都普遍存在类似的尴尬,华为是如何做到持续创新、敏捷运营,并且连续多年保持销售收入两位数的增长呢?

答案是进行 数字化转型

精兵作战 高效运作

过去30年,华为通过不断的变革以及IT的实施,有效支撑了业务的发展;随着业务的全球化、复杂化以及不确定性的增长,华为决策者认为:如果仍采用中央集权式管理方式作战,既不能适应新的挑战也无法匹配华为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未来的作战方式应该是一线在得到充分授权下的精兵作战。在该作战方式下,整个组织的管理架构、运作流程以及IT系统都需要改变。

为此,华为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在未来3~5年率先实现数字化华为,实现大平台支撑下的精兵作战。对外,要对准作战,通过与客户交易过程数字化,实现客户、消费者、合作伙伴、供应商、员工这5类用户的ROADS体验(Real-time、On-demand、All-online、DIY、Social)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对内,实现各业务领域数字化、服务化,通跨领域的信息断点达到领先于行业的运营效率。

华为9大业务实践
照亮您的数字化之路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是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解决企业的高效运作问题,目前已经在研发、销售、交付、物流等九大核心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希望这些经验总结能为包括华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在内的其他企业照亮数字化之路。

研发上云 全球协同

华为最重要的一块业务就是研发,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4850亿元人民币,目前华为在全球有14个研发中心,36个联合创新中心,1500个实验室,8万多名研发人员。

4850亿

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
  • 14

    研发中心

  • 36

    联合创新中心

  • 1500

    实验室

  • 8

    研发人员

华为工程师在同时研发一个产品的时候,涉及流程、工具、数据、编译环境等多个环节。例如北研所、欧研所、印研所等分布在全球的工程师协作研发某高端网络产品,要进行联调,需要申请环境装备、搭建IT环境、找地方,过去的“烟囱式”实验室环境导致准备周期可能要1个月甚至更长。现在,环境的准备时间降低到以天为单位。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华为依托华为云打造“研发云”,将研发涉及的环节进行了服务化解耦,为研发提供仿真云、持续集成云、设计云、桌面云、杀毒云、测试云、分析云七种服务。通过代码上云,建设10万桌面云,奠定研发全面云化基础;通过作业上云,重构研发作业模式,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利用百万级虚拟机集中管理和调配,实现分钟级环境准备,资源复用率提升2.5倍;通过研发作业上云,实现了跨区域全球协同研发,使得作业时间缩短50%,加快产品上市周期;并通过云上云下隔离,重构安全架构。

前文提到的手机操作系统编译隔离问题,现在工程师借助“研发云”,通过一个公共编译平台,可以将华为全球提供的所有手机版本代码的构建时间从小时级缩减到分钟级。

华为还借助SDN和云计算,灵活调度、快速搭建研发实验室环境,实现Lab as a Service(LAAS服务)。研发人员只需申请服务,LAAS可调度资源、自动组网,提供研发环境,实现研发环境分钟级搭建,大幅提高了效率。例如,基于无线5G核心仿真场景,时长由15.2天下降到13.2小时业务平均加速达11倍;无线曼卡4G测试环境交付时间从2小时下降到3分钟。

  • 13.2小时

    基于无线5G核心仿真场景15.2天下降到

  • 3分钟

    无线曼卡4G测试环境交付时间2小时下降到

大平台能力支撑销售作战

相比于其他业务,销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数字化挑战很大。过去,一线的指挥官即使发现增长不足,也不能迅速知道到底是线索出了问题,还是项目成功率出了问题,或是某个大客户项目出了问题。

通过将团队协作空间、项目管理服务、知识平台和专家资源平台集于一体的大平台能力,支撑销售。华为面向销售项目团队的不同角色,构建不同的用户体验。例如,通过指挥系统为管理者提供战场可视的数字化指挥体验,通过作战系统为项目经理以及项目铁三角提供销售项目运作线下到线上的体验,通过自动化系统为合同商务提供线上作业自动化和智能体验,提升团队协同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改善一线用户体验。

现在,公司的各级销售主管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全球170多个国家、200多个子公司的实时经营情况,销售团队的作战水平和效率也在逐步地提高。此外,华为正在与客户一同探索建设连接最终用户、运营商和华为三方的云平台,实现网络状态实时可视,在线自动规划仿真,基于客户商业需求秒级在线生成解决方案,并自动对接客户下单系统。最终将实现客户投资决策周期由16周缩短到4周、商用周期整体缩短50%以上。

  • 4

    客户投资决策周期由16周缩短到4周

  • 50%

    商用周期整体缩短50%以上

集成服务交付 实时可视

交付被华为高层、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一致认为是华为改变最大的。华为的交付业务非常复杂,例如网络设备的交付,要进行交付实施、验收、项目管理、外包管理、资源管理等多个环节。

现在通过将资源管理、外包管理、站点验收、收货、技术支持、人员管理都集成在一个作战平台上,通过服务化的架构,华为为交付人员构建了一个一站式的服务交付平台和一系列IT装备,实现一线交付业务在线、实时、可视、高效。华为在西安有一个交付指挥中心,在大屏运营中心可以看到全球交付的项目,甚至每一个站点的执行情况,大幅度提高了整个服务交付的效率。

现在通过将资源管理、外包管理、站点验收、收货、技术支持、人员管理都集成在一个作战平台上,通过服务化的架构,华为为交付人员构建了一个一站式的服务交付平台和一系列IT装备,实现一线交付业务在线、实时、可视、高效。华为在西安有一个交付指挥中心,在大屏运营中心可以看到全球交付的项目,甚至每一个站点的执行情况,大幅度提高了整个服务交付的效率。

华为每年交付百万站点,每个站点数百个检查项,如果全部使用人工审核将耗时耗力。针对站点交付质量检查,华为开始从人工迈向机器智能审核。按照场景实现机器自动审核,天线/接地线/BBU/等条目质检,机器实时检查的时间小于1分钟。目前,机器智能审核已经在全球各地广泛推广验证。

交付的数字化也离不开客户和伙伴的支持。例如,在印尼,华为每天平均交付300个站点,覆盖1000多个岛屿,同时有1100多支施工队伍,每天物流运输使用车船300多次。基于数字化作业平台,客户、华为、分包商三方计划在线协同,所有货物和队伍位置状态信息实时可视,人、货同步到达站点,质量远程验收。利用数字化手段,行为即记录,记录即数据,交付进度提高30%单站成本下降13%。

  • 300

    华为每天平均交付站点

  • 30%

    交付进度提高

  • 13%

    单站成本下降

全球制造运营与指挥中心

计划准确率往往是各个制造型的企业最难管理的,华为也同样如此。尤其是手机这种“海鲜类”产品,如果一个计划出错,出现几万台、几十万台或者百万台的库存就是灾难性的。

通过建设全球制造运营与指挥中心,华为将全球供应商的供货情况以及全球市场的需求情况通过服务化方式进行集成,并围绕各个业务场景构建了实时决策系统,包括供应商来料预警、大数据质量预警、预测性维护、智能云诊断、软件云管理、测试网络安全监控等。例如,如果在产品测试环节发现质量问题,可以及时在制造过程中提出质量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管控物料的批次更换、管理质量。再如,在华为松山湖制造基地中,ABB的机器人已经与华为eLTE-U方案完成了对接,能够回传ABB机器人状态及告警数据,为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提供大数据通路。

直通率是衡量生产线出产品质水准的一项指标,之前由于业务场景复杂和数据量庞大(细化到工序级实时计算),导致华为终端制造直通率的统计耗时长,借助高性能计算平台,可实现直通率当天实时计算(完成数据集成、清洗、计算和展示)以及制造监控运营可视。

  • 未来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辅助下制造还将走向智能决策。

智慧物流与数字化仓储

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有四大供应中心,许多高价值货物在全球流转,过去想要知道某批货的具体流转情况非常困难。现在,华为已经实现了对全球100多个仓库的数据接入,对进出库都实现了可视管理。同时,华为总体账实一致率大幅度提升,提高了资产运营效率。华为在物流关键节点的转型关键举措如下。

以松山湖供应链物流中心的智慧物流与数字化仓储项目为例,其初步实现了物流全过程可视,打造了收发预约、装车模拟、RFID 数字化应用等系列产品,已经逐步取得收益。其中,重点仓储通过利用华为宽窄一体eLTE无线通信技术和IoT平台,统一连接和管理AGV无人车、自动扫码机等物流自动化设备,同时通过窄带物联网络广泛地联接到托盘、叉车等资产,从而实现自动进出库、自动盘点以及资产精准定位跟踪等功能,打造了高效快速的数字化仓储。

华为也积极将人工智能引入物流领域。华为每天通过深圳的生产基地往全球发货的量非常大,集装箱车在华为都是排成长队来提货。装箱空间的利用效率对降低成本有很大的价值。华为通过一个装箱算法,使得装箱率提升8%。华为还致力于利用机器学习提高供应“货量预估”准确度。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学习历史发货数据整机配置信息,理货包装的基本规则嵌入机器学习模型,并针对新编码,建立预警信息。最终,使得发货阶段准确率从40%提升至80%,报价阶段准确率从30%提升至70%。

目前,华为也已经引入华为云企业智能(EI)来进行物流和仓储管理,以进一步提升效率、节约成本,结果表明,通过EI技术可以提升20%的分拣装箱效率,物流使用EI做路径规划可节省例外开销成本30%。

  • 80%

    发货阶段准确率从40%提升至

  • 70%

    报价阶段准确率从30%提升至

  • 30%

    物流使用EI做路径规划可节省例外开销成本

财务快速结账和自动支付

华为在全球有200多家子公司,130多个代表处,要遵守3类会计准则(中国、国际、本地),原来结一次账的时间周期很长。

通过交易核算自动化,ERP优化(跨账套关账、跨账套产生分录、减少手工帐),数据调度优化(一天多调和自动定时调度),数据质量监控(交易数据质量提前检查),以及提升数据分析平台的性能,华为已经实现了全球结账监控,实现过程可跟踪、可管理。现在,月度财务报告3天出初稿,5天出终稿(即每个月的5号就可以看到上个月的经营情况);年度财务报告11天就能完成初稿。

  • 3

    月度财务报告出初稿

  • 5

    月度财务报告出终稿

  • 11

    年度财务报告完成初稿

支付是财务的重要一环,华为有海量的业务和数据,涉及70多个系统,支付次数和金额更是大得惊人。过去,整个支付流程采用6层管理机制,包括发票接收扫描、制单会计入账、复核会计入账、支付会计入账、审核付款、日结对账,需要层层过滤校验,都是采用人工比对,效率较低,差错也在所难免。

借助高性能计算平台,华为实现了从“手动”支付到“自动”支付的转变,提高了资金支付的安全和效率。

“自动”支付

支付差错率(金额)已经降低到万分之0.32;IT系统卷积计算和监控历史开票数据时间从2~3小时降低到5分钟。

全连接协同办公

华为目前约有18.8万名员工分布在全球1000多个办公地点,日常工作涉及各种应用软件,移动办公建设初期,为快速满足业务需求,先后建设多个体验不一致、集成度差的烟囱式移动APP,华为员工即时沟通、邮件处理、信息公告、文档处理和业务审批等被分隔在多个独立APP。与客户合作伙伴等交流时,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线下会议、电话、邮件等,效率相对低下。

  • 18.8

    华为目前约有员工

  • 1000

    分布在全球1000多个办公地点

华为打造了一个云化、移动化的全连接协同平台WeLink,为员工提供连接人、连接知识、连接业务、连接设备的全连接Living Service,融合IM、邮件、视频会议、视频直播、知识、业务待办、智能装备等先进的协同服务与技术,极大的提升单兵作战、团队协同和跨地域协作的整体效率。以WeLink视频会议为例,其已经融入到华为站点远程验收、客户远程沟通、远程面试等多个场景领域,为华为人的内外沟通提供实时连接的桥梁,同时降低企业出差成本。从2016年启动规划,2017年年初发布,WeLink至今全球18万华为员工全面使用WeLink,用户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每日活跃用户达12万。

华为智慧园区

华为的园区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管理超过400万个联接对象。过去,园区安防和设施管理等各子系统都呈独立的烟囱式建设,无法进行数据整合和融合应用;无法应对日趋繁杂的安全事件,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智能应用较少,傻终端多,缺少有效的感知,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分析处理。

华为计划汇聚园区24个子系统,打通数据,建立全球统一的数字化运营中心,以实现提升安全防护、提升响应速度和提升服务体验三大目标。华为智慧园区以1+1+1(一套ICT基础设施、一个数字化使能平台、一个智能运营中心)的模式构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联接数字园区。其中,数字化使能平台融合了视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集成通信平台、IoT平台和其他支撑平台(GIS/BIM、应用引擎等),打造成统一数据底座,向下对接ICT基础设施汇集多元数据,向上提供统一接口,支撑智能运营中心(IOC)应用。

智慧园区改变了园区业务运营模式,园区管理从计划管控模式,转变为按需供应模式,高效匹配供需,带来显著改变。实现了对园区中的人、物、环境全联接,基于不同场景,构建起一个安全智慧、绿色的园区。以华为深圳总部基地培训中心的智慧园区试点为例,项目投入运营以来,安防事件响应时间从7.5分钟降低到2分钟,处置效率提升了50%;员工、访客在园区的体验也变得智能;综合能效下降10%,设备寿命延长10%。

目前,该方案已经在试点的三个华为园区中商用,未来将走向华为全球170多个国家的园区。

  • 2分钟

    安防事件响应时间从7.5分钟降低到

  • 50%

    处置效率提升了

  • 170

    未来将走向华为全球170多个国家的园区

手机电商

2017年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全年发货 1.53 亿台,线上是一个重要销售渠道,面向手机电商业务,华为打造了“智能交易中台iDeal”,实现订单快速处理,前、中、后分层解耦的IT架构,支持1小时100万订单,100亿美金日销售额处理。

1.53亿台

2017年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全年发货
  • 100

    支持1小时100万订单

  • 100亿

    日销售额处理100亿美金

  1. 前台对准B2B(运营商和大合作伙伴)、B2P(分销商)、B2C(Vmall&第三方开放平台商城等网站的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实现ROADS体验,并可以实现在第三方开放平台1~2周快速开店。
  2. 中台通过智能交易中台iDeal调用华为内部(供应、财经等)与第三方生态能力(物流、支付等),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端到端交易处理。
  3. 后台构建稳固通用的内部能力(生产制造、账务与核算等)支撑BP/C交易达成。

转型利器——新ICT

自己的降落伞自己先背着跳一回,华为通过在自身实施数字化改造,把所有的风险和困难都经历一遍,以便后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价值服务。

在华为9大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全方位采用了华为领先的ICT产品及解决方案和创新的数字平台,例如云数据中心、园区网络、网络安全、视频云平台、融合通信、边缘计算物联网(EC-IoT)、eLTE宽带无线接入等等。

云数据中心

华为通过芯片创新、产品创新、系统架构创新,提供业界最完整的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兼具极致性能,例如提供0.5ms稳定低时延,及99.9999%高可用性的全闪存存储OceanStor Dorado V3,以及支持全可编程400G网络的CloudEngine数据中心交换机等。华为采用自己的分布式数据中心和网络解决方案,在全球布建了8个100ms的业务圈,用户在全球任何地点100ms内可以接入最近的数据中心。按照一国一出口的原则,华为在全球建设400多条本地接入线路。同时采用波分和无源光器件,将数据中心的网络极大的简化,光纤的使用数量降低到几十分之一,数据中心的功耗也大幅度降低;结合SDN,实现网络自动化部署和智能化。

  • 99.9999%

    提供0.5ms稳定低时延,及99.9999%高可用性的全闪存存储OceanStor Dorado V3

  • 400G

    支持全可编程400G网络的CloudEngine数据中心交换机

视频云平台

无论是华为的核心业务转型,还是华为差异化的ICT产品与解决方案,都在逐步融合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以让业务和产品更智能。那么华为到底是如何应用这两大技术的呢?

打造“多云”架构的IT平台

业务的多样性、复杂度决定了IT内部是“多云”架构

与其他全球大公司或者政府机构一样,华为也建设了一个私有云来部署关键业务和数据。经过20多年的建设,华为内部有ERP软件包和物理机。为了共享能力和提高IT资产使用效率,华为把这些非云的应用和IT基础设施变成云的架构。云化的同时,又不能影响公司的业务正常开展。因此,企业的云化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对于ERP,一定时期内不会动它,但会把它沉到“后台”去,作为应用主干使用。 华为也积极拥抱了10多个公有云服务,部署非关键业务或资源要求弹性的业务,比如办公使用了Office 365,销售使用了Salesforce等。双11期间VMALL也会使用华为云服务,来满足手机销售的资源弹性的诉求。

为支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华为的IT必须具备多云管理能力,在上云的过程中,如何兼容和协同On Premise软件包应用和创新的云应用,一直是华为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华为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呢?

坚持On Premise + Cloud策略

从现阶段看,会是一个既能保护现有投资和保障业务稳定,同时又可以平滑完成企业IT应用云转型的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应用云化进程中,On Premise软件包仍将作为IT应用主干,保留下来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快速创建和部署新的Cloud 应用。On Premise软件包和云化的Cloud应用将长期并存。

企业IT必须要具备“多云”的管理能力

通过“多云”管理整合,调用多家云服务支撑业务,也成为华为 IT 云化的重要策略。华为的目标是“整合多云资源与服务,发挥多云优势,降低云化成本,提供应用无缝的多云环境,并保障信息资产安全”。有别于“混合云策略”只侧重私有云与公有云之间的集成,华为的“多云管理”还解决公有云与公有云之间的衔接,尤其在多个不同公有云与私有云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所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华为IT“多云管理”三个核心能力为:

最终实现更快地响应业务诉求,响应业务多样性的变化,响应业务在全球快速的扩张。

上云只是手段,企业IT要对准企业业务结果改进,提高客户满意度、业务运作效率及用户体验等。面向业务做好内、外部能力的整合

实现“IT as a Service”

基于大数据和AI的“业务中台”

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例如AlphaGo Zero、TensorFlow以及华为企业智能服务(EI)等等企业应用的“拐点”已经到来。对企业而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前途在于应用和解决问题。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重视数据的收集和应用,但大量的数据分布在企业各种应用中,相互隔离,成为数据孤岛。有的企业虽然解决了数据互通、共享的问题,但对数据没有进行分层、分级,对所有数据使用同一种策略是不可行的。

华为从三方面入手为数据的有效利用做准备

  • 统一数据底座和治理策略

  • 打造大数据分析和AI平台

  • 提供大数据和AI服务

华为制定了数据治理整体策略:
数据驱动,规划统一大数据平台
按照“4个平面”分层治理,构建企业数字化基础

  • 交易平面

    合同、订单等交易数据处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发挥其在业务逻辑及事务处理上的优势;

    1
  • 计算平面

    将计算逻辑复杂、高价值的交易数据Offload到高性能内存计算和分析平台,支撑业务实时决策

    2
  • 分析平面

    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持大规模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处理

    3
  • 搜索平面

    海量的结构化与非结构混合数据获取和高并发查询及时响应。

    4

借助软件包和开源技术打造基于大数据分析和AI的“业务中台”

这个中台包括AI服务,AI训练和推理模型以及大数据分析服务。此外,还通过构建公司级统一“数据底座”对企业交易数据和第三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XData数据接入和转换,将海量数据接入“业务中台”。

华为还将打造AI-Inside的全栈产品与解决方案

从云、管、端三个层面提升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华为的立体AI架构,包含从芯片和算法、产品、网络到云服务,再到运营运维的全栈AI部署和应用。

未来,数字化转型最终可以到达什么程度还无法精确预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只有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根据IDC对全球Top 2000的企业调查显示,2017年全球有67%的CEO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截止到2018年7月,全球财富500强中211家领先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其中前100强为48家,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在迈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世界之路上选择华为。

  • 67%

    2017年全球有67%的CEO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

  • 211

    全球财富500强中211家企业选择华为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伙伴

  • 48

    其中前100强为48家

过去,“大象”会“跳舞”就不错了,数字化时代,“大象”可能还要能“跳街舞”。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时不我待!

项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