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矿业冶金
矿业冶金
个性化需求
创新研发
计划与分析
数字化生产
售后服务
数字化门店
零售云平台
企业网络
科技抗疫9步法
让数字技术成为抗疫的硬核力量
无处不在的联接
聚焦用户体验需求,实现联接智能化,网络主动感知变化和需求
无所不及的智能
为各行各业提供普惠AI,让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
沃土数字平台
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
鲲鹏计算产业
鲲鹏展翅,昇腾万里,力算未来
F5G,光联万物
固定网络第五代
数字之城
科技让城市更美好 讲述深圳数字化转型故事
网络安全
可信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通过华为购买
如果您有项目需求可直接在此提交,我们会在1个工作日之内联系您
如果您想咨询产品或解决方案,请联系在线销售代表
通过经销商购买
您可以选择具体产品型号向经销商询价,经销商会直接和您联系
您可以查找附近的经销商,并直接联系他们
查找合作伙伴
成为合作伙伴
合作政策与市场管理
合作伙伴支持
1969年10月1日,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正式建成,转眼间50年过去,中国内地地铁线路已经从几十公里长变成了一张超过6000公里的交通网。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37个城市迈入城轨时代,投运城轨交通线路6126.82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城轨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在新建线路中,包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在内的众多“黑科技”的应用,正在引领城轨行业进入智能时代。
据了解,呼和浩特地铁作为全球首个多业务多线路的城轨云项目,在信息化建设上采用了业界先进的城轨云解决方案,而华为正是这一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事实上,在深入耕耘城轨领域20多年的时间里,华为已经对城轨领域有了非常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推动城轨领域向智能交通的转型过程中,华为基于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打造的城轨云解决方案,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使能者角色。
近年来,我国地铁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家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对申报地铁修建城市的条件做了进一步限定。但相比较地铁新线路的建设,传统线路的运营和管理难度更是不容小觑。
由于许多城市的地铁建设跨度时间长,线路开设速度快,每一条线路的开通都会对整个地铁网络运营管理难度带来指数级增加,对于ICT基础设施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城轨领域寻求通过新兴技术应用,实现自身的云化、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如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已经展开,为这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华为EBG中国区副总裁刘超强调,新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ICT架构的升级,而是实现了业务系统的打通,以及数据的集中和共享,这对于整个城轨领域的建设和运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以呼和浩特城轨建设为例,呼和浩特作为新建地铁城市,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没有历史包袱,因此在城轨信息化建设上最终确定了城轨云建设的方向和思路:采用安全生产网、内部管理网、外部服务网的三网统一云平台架构建设,全面覆盖地铁运营生产、企业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和资产管理五个领域。
比如,在建设方面,工地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的应用帮助地铁在建的工程项目借助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远程监控、AI智能分析、自动告警等功能,大大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提升了施工现场的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城轨云平台的建设所带来的优势不止于此。据了解,正是借助城轨云的建设,呼和浩特地铁实现了统一运维管理,彻底改变了传统单线路、单系统独立运维模式;在资源利用率上提升了50%,节约投资则超过40%,节省运维成本超过30%。不仅如此,呼和浩特城轨云平台还可以提供生产中心、灾备中心以及车站云站点的三重可靠性保障,以支持地铁安全、可靠运营。
日前,《城市轨道交通蓝皮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报告(2018-2019)》正式发布,该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网络化运营阶段,行业监管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逐步完善,标准化进程不断推进,智能运维、智慧城轨等新技术新热点不断涌现,共同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过,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中都存在资源利用率低、数据孤岛严重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时,开始引入城轨云解决方案。但创新解决方案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相比较呼和浩特地铁这样的新建线路,已有线路的升级改造更为复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将过去彼此独立的传统系统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还要将老线路的IT系统向云端升级和迁移。
为了帮助城轨行业实现城轨云的落地,华为EBG中国区交通Marketing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许强表示,华为正在从如下三个层面加速布局。
第一,华为结合自身在城轨行业20多年的创新和应用实践,围绕客户转型目标制订相应的顶层规划,在此基础上,华为将会针对城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具体的方案论证和实施。
第二,为了确保城轨云的建设过程中,各个细分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华为在创新业务系统上线前,都会借助OpenLab实验室进行联合解决方案的认证和发布,从而确保上线业务的成熟、稳定、可靠。
第三,华为正在努力为城轨行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构建统一的数字平台,从而为城轨行业提供基础的数字化技术支撑,加速城轨云的落地。
六年前,在郑州地铁1号线的建设过程中,华为eLTE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该线路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项目。这不仅是业内首次将移动通信宽带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行业,也是全球首个基于LTE技术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过去数年间,华为eLTE解决方案在多个城轨建设项目中得到应用,既保证了车辆安全稳定运行,又为乘客提供了高清视频信息发布和高清车载视频监控。迄今为止,华为LTE-M已经服务20多个城市、70多条线路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不久前,华为推出了AirFlash 5G车地转储解决方案,并在深圳地铁11号线上率先进行了部署和试点。据了解,该方案具有超高宽带、超低时延、多联接等特性,可以做到车、地之间通信设备的自动对准、自动联接、自动身份识别和自动上传,传输速率超过1.5Gbps。
借助华为AirFlash 5G车地转储解决方案的应用,利用车辆短暂30秒停车时间,就可将全线车载视频及时快速地转存至地面,同时将PIS(乘客信息系统)视频快速推送至车上。不仅如此,列车受电弓、转向架等列车监测数据也能更加高效地传输到地面,从而实现设备健康管理和状态的及时分析,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
事实上,推动5G等新技术在城轨行业的应用只是华为的众多举措之一,华为EBG中国区交通业务部部长路海空表示,未来华为将在以下三个层面加大投入:首先,华为将依托自身技术实力继续加大对城轨云的研发投入,不断深化技术与业务的适配;其次,华为将加大对平台的投入,这里不仅包括OpenLab实验室,也包括与众多城轨企业联合打造的实验室,从而为整个行业提供一个开放的标准化平台;第三,华为将积极参与城轨云标准的制定,在推动我国城轨云建设的同时,实现中国标准的对外输出。
路海空强调,华为在加大这三方面投入的同时,还将持续落地公司的“平台+AI+生态”战略,让更懂行业应用开发的生态伙伴基于华为的平台进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为此,华为与众多行业解决方案伙伴一道,在不久前共同成立了“城轨云1+N产业联盟”,以推动中国轨交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升级,进而将城轨云技术应用与实践推广到海外。
分享链接到:
0/500
最新评论0条
评分成功!
提交成功!
评分失败!
提交失败!
请先填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