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科技大学构建新一代超级科研计算集群
本站点使用Cookies,继续浏览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隐私政策>
丹麦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DTU)由世界电磁学先驱——物理学家奥斯特于1829年创建,坐落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北部的孔恩斯灵比,是世界顶尖的理工大学之一,在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领先的研究水平。
DTU大学一直专注于研究具有重大挑战性和明确应用前景的基础科学,从原子量级材料分析到量子物理理论、再到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随着材料应用环境变得日益复杂,面向材料使用性能分析的实验室科研工作也变得极具挑战。
DTU大学旨在通过开发电子结构理论理解材料的性质,并利用洞察力设计新的功能性纳米结构。这些研究工作需要包含新型材料的结构、强度和特性分析,涉及到大量物质和能量密集而又复杂的数值计算和模拟测试,并且会产生海量的计算数据,因此,能够加速性能建模和求解的高性能计算(HPC)资源对于该领域的科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加快新材料从发现到应用的过程、保持领先的科研水平,DTU大学计划对其部署在原子材料设计中心的超级计算集群Niflheim进行扩容和升级。
DTU大学现有的Niflheim集群始建于2009年,并在不断地扩建中,目前集群的峰值计算能力只有73TFLOPS。其配备的是上一代甚至上两代的计算产品硬件,处理器性能有限、内存容量较小、计算网络带宽低且延时高,已经无法适配当前计算密集的模拟测试需求,导致集群性能成为提升科研工作效率的主要瓶颈。
DTU大学希望通过部署新的超级计算系统大幅提升Niflheim集群的计算资源和性能,同时拥有对未来的技术演进和集群扩展能力。DTU从整体性能、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评估,最终选择采用华为和英特尔的创新技术和计算产品帮助其构建新一代的科研计算集群。
华为与英特尔公司在HPC领域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此次双方将英特尔最新的计算和网络技术与华为X6800高密服务器产品进行融和,并根据DTU大学的需求进行解决方案孵化,最终为DTU大学提供了高性能、高效率、易扩展的超级计算集群解决方案,满足了DTU大学当前以及未来的大规模科研计算需求,该解决方案的特点包括:
节点配置Intel Xeon Broadwell处理器,单节点计算能力达到845GFLOPS;
节点配置256GB内存和240GB SSD,高速数据缓存可消除I/O瓶颈、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采用Intel Omni-Path架构构建两层胖树计算网络,带宽高达100Gbps,端到端时延低至910ns;
多节点共享电源和风扇,采用华为动态能耗管理技术(DEMT),实现系统能耗节省10%+。
4U机框配置8个2路计算节点,计算密度是传统1U机架服务器的2倍,可大大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
支持汇聚管理网口,实现统一管理,降低线缆数量;
模块化设计,关键部件全部支持热插拔,可大幅提升运维效率。
新一代Niflheim集群于2016年12月上线,不仅能够帮助更多的研究人员开展新型材料和新能源科研分析工作,而且测试结果的反馈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加快了整体科研进度和能力,帮助DTU大学在材料分析领域提升了创新能力。
Niflheim集群的计算能力达到225TFLOPS,增长了3倍;
材料的分析时间大幅缩短,帮助科研人员加快材料发现到应用的过程;
集群拥有灵活的扩展能力,能够在不增加机柜的情况下,无缝扩展112个节点。
位于DTU大学原子材料设计中心(简称CAMD)的超级计算集群
华为践行持续创新,让计算变简单的理念,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和英特尔有着长期深度合作,双方致力于通过创新的计算技术和产品,为客户提供最新的HPC方案体验和服务,促进HPC技术和产业发展。
2016年11月,全球超算大会,华为与英特尔发布全闪存X6000高性能计算平台;
2017年3月,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华为与英特尔联合发布100G OPA刀片解决方案;
2017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华为和英特尔宣布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战略合作;
2017年6月,国际超算大会,华为宣布高性能计算全球能力中心成立,英特尔率先加入,共同孵化高性能计算行业解决方案;
2017年7月6日,华为率先发布基于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FusionServer V5服务器。
“借助于华为和英特尔的创新能力,Niflheim超级计算集群的计算能力提升了3倍,这能够帮助我们的科研人员将材料的分析时间大幅度缩短。此外,新集群还拥有灵活的扩展能力,确保在同一系统架构下满足未来的资源增长需求。”
——DTU大学原子材料设计中心